吕建明:我想做一家有使命感、基于价值观运营的好医院,就像梅奥一样
他早早投身商海,独具慧眼,选中医疗服务产业这条长长的“雪道”,让资本的“雪球”越滚越大,让企业成为国内口腔医疗界翘楚。
他胸怀梦想,希望建成一间像美国梅奥诊所(Mayo Clinic)一样有使命感,临床、科研、教学三位一体的非营利性医院,将医学精神和科学精神完美结合。
通策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、通策医疗董事长吕建明,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,习惯用人文科学的思维方式诠释商业世界。
由浙商总会公益慈善事业委员会出品、都市快报快公益策划、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支持的“浙商·责任之魅”系列访谈本期推出:
吕建明:我想做一家有使命感、基于价值观运营的好医院,就像梅奥一样
本文大概
3665字
阅读需要
8分钟
吕建明
通策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
通策医疗董事长
问:您认为通策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?
吕建明:如果每一个医生,每一个护士都有这种“场”的意识,就会形成一种能量汇聚的文化,这种文化才是最有价值的。这才是真正的“护城河”、一种文化的堡垒。它一旦形成,别人是很难竞争的。医疗更像人文,从它形成的氛围和跟客户的这种接触面来说,它更是一个人文的系统。
1992年底,吕建明决定“换一种活法”。从杭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,他在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工作了几年,“学会了与社会最困难的阶层打交道,对歧视的现象有了深刻的认识”。同时,他也发现了自己工作的局限性,萌生了放下“铁饭碗”去做企业的念头。
1993年11月,吕建明“下海”投身房地产业,先后成立了浙江通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、浙江通策房地产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。2000年后,房地产业的高峰兴起,通策集团乘风而上,获得过“杭州市十大城市运营商”称号。
在这个过程中,吕建明也发现了房地产业的掣肘之处——调控引发的政策和金融上的变化、不稳定的现金流。2004年,通策开始探索转型。
2006年,通策成功收购杭州口腔医院。进入医疗行业,吕建明慢慢对医疗有了新的认识:“医院的资源、口碑和品牌都要积累。医院有一种‘场’,对医生的影响,对病人的影响都非常关键。”
2005年的杭州市口腔医院
刚开始做口腔医疗的时候,通策选择像开“星巴克”一样开口腔医疗连锁机构,却遭遇了发展瓶颈。“当时,全球范围内也没有比较成熟的样板可以借鉴。我们就自己尝试。第一步就是把小的门诊部和诊所全关掉了。”吕建明说,“牙科带有很大的手工业属性,不可能把一户一户的手工业者或者一户一户的农户,整合成一个大产业。农场是一个产业,农户的连锁就不是。资本可以做农场,不能做农户的联合体。就像大的口腔医院是口腔医疗人力资源的蓄水池,我们只能做大的能量‘场’,不能做个别医生为主的诊所。”
如今,吕建明所执掌的通策医疗,已经是中国第一家以医疗服务为主业的主板上市公司,也是中国最大的口腔医疗机构之一。回过头来再看医疗的本质,吕建明有四个清醒的认识:
第一,要以客户为中心;
第二,医生是医院的主人;
第三,单个医生的结合不能成为一种商业模式;
第四,医疗资源投放的半径不能过大,要围绕中心医院去布局。
“我们看到了清晰的方向,有了这些认识以后,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绩。”
问:通策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?
吕建明:我们从事这个行业本身就应该从公益的角度去看。解决人的病痛,解除未来的隐患,所花的每一分钱不是即时价值,而是持续的价值。公司所有的人的每一个行动,都应该给人带来最好的价值,给社会带来最好的价值。这也是我们企业的价值观、我们的使命。
“所谓‘公益’是公共利益,对别人有利的事情。”吕建明说,“你不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,就没有价值。公益对我们整个国民素质有很大影响,我们坚持做这件事情肯定是对的。”
2015年7月,通策集团牵头发起成立浙江存济医疗教育基金会。在吕建明心中,希望基金会在未来能够为中国现代医学的长期发展奠定系统的、坚实的、高水平的基础,推动医学基础研究,引进世界先进医疗技术,提高医疗教育水平,培养医疗高级人才,福泽民生。
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仲礼这样定义“存济”:“‘存’是存真去伪的科学精神,‘济’是济世救人的医学精神,科学精神和医学精神的结合叫‘存济’。”
而在吕建明眼中,“存”是“使存”(save),“济”是“救济”(aid),这是通策的理想,也是他们的行动指南。在今年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,就有“存济”人的身影。武汉存济口腔医院的医护人员,纷纷写上请战书,组成存济“抗疫情医疗小分队”,分三批支持抗疫一线。
杭州口腔医院的医生在诊疗中
问:通策理想中的社会价值要如何实现?
吕建明:要让一个有使命的医院、医学院,一个临床、科研、教育一体的医院,作为企业上市公司的母公司。上市公司壮大以后的价值为它服务,利润为它服务。当然它所产生的可以商业化的东西,创新药、技术等,源源不断支撑这个上市公司的发展。同时我们的医生们有一个殿堂级的环境。这是我的理想,这是有希望的。
吕建明对通策医疗的最终期待,是深刻改变医疗行业架构,不仅仅是口腔医疗,而是整个健康产业。
“我想做一家真正的好医院,就叫做‘存济医院’。它要像美国梅奥诊所一样,是一家以团队精神、多学科合作,真正解决问题的精品医院。这家医院是非营利性的,包含研究所和医学院,不是为了赚钱而存在。它可以像西湖大学一样接受捐赠,它建立的目标是要解决人类的问题,解决疑难杂症。”
在吕建明的理想中,这家医院要作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;上市公司负责盈利,作为支撑非营利性医院的源头活水。为人类进步攻坚克难的项目,就放到存济医院;有些已经很成熟的、可以标准化、能解决很多人问题的东西,就放到上市公司。
吕建明说:“这是我理想中通策医疗未来的结构,估计要花费200亿元左右,建医院100亿元,再去运营和找到全球最好的、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。现在我们有300多亿元的市值,我想通策医疗达到1000亿元市值以后,我们就能够支撑这个理想。”
杭州口腔医院内景
问:您为什么给浙江大学捐赠2亿多元,重点关注哪些方面?
吕建明:之所以对浙大捐款,一个因为我是校友;二是一个运作很好的、有温度的社会,它就需要有这样一种互动。你很难说是有具体的目的性,但我喜欢这种文化。我喜欢我自己和我的家人和朋友们都生活在这样一种氛围里面,它有人的温度在。
在吕建明看来,做医疗一半是教育,一半是治疗。医疗资源的积累、未来人力资源生产的过程很长,老百姓的健康意识跟教育连在一起,无法想象把医疗和教育彻底分开。
2017年,通策集团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资2亿元人民币,计划整合医学教育、科研和医疗服务领域的国内外优质资源,培养高等医学人才。吕建明还以浙大校友的身份,为浙江大学新成立的张曦艺术与考古教育基金捐资2000万元,重点支持浙大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。
吕建明(右)捐赠张曦艺术与考古教育基金
“历朝历代,为什么我们的科学艺术就是不发展?因为过于实用,就是该‘奢侈’的地方不够‘奢侈’。尤其是大学,就应该有花不完的钱。”吕建明说,“所有的大学就像艺术一样,甚至科学也和艺术一样,它是个奢侈品,你要有一种推动力去激励一些人义无反顾地去做这件事情。艺术上面要舍得去浪费,因为那不是制造标准产品,要有人天马行空地去想象。也许一次学者的聚会,他们确实把部分受捐的钱花到吃饭上面去了。但他在大家的话题间、在各学科的交汇处,突然产生了灵感,就可能产生重大的发明和发现。”
作为浙江大学的校董,关于捐赠,吕建明也有自己的态度。
“现在我们的大学把人的因素看得太轻,把楼看得太重,对慈善是一个俯视的态度;我们的校友们又过于去追求这种虚名。事实上,我认为每个校友都应该有捐款,除非他生活穷愁潦倒。它要形成一种文化,并不因为我钱少就不捐,或者对钱的去向有怀疑就不捐。本身要打破这种怀疑,你要首先走出这一步。”
吕建明(右)受聘成为浙江大学校董
同时,他还特别强调了制度规范和公开透明的重要性。“大家捐出一部分或者让渡一部分权益,集中在一个公共的‘池’里边,去做公益的事情。掌握公益资本的,都应该承受监督,都应该极其规范、透明,这是社会的进步方向。但是你不能够在一个理想社会到来以前什么都不做,我们的企业家和公众还是要更多宽容。”
//////////
吕建明(右)接受都市快报副总编姜贤正(左)采访
问:您如何看待家族传承?
吕建明:对家族传承的问题,不能考虑太多。如果一定要说,第一,要让后代能够维持体面生活、繁衍后代,也可以支持他们做一些艺术和科学等奢侈的事情。第二,要不惜代价投资后代的教育。第三,可以设立一个家族创新基金。如果说通过创新,你的后代能够超越你,当然是好事情。所以要有教育基金、家族创新基金,然后一块有息资产,就可以了。
问:您眼中的浙商是怎样一个群体?
吕建明:浙商群体始终不断地在接受考验,群体也还在分化和迭代。大量的人还是会消失掉,新的一代人会起来。现在是在一个比较快速迭代的过程当中,这个群体将有一个涅槃重生的过程,我觉得最艰苦的时候还没到来。
今天的社会是地球村,全球生意、全球事业,关键是你要把自己的事业做到最好,做得有价值,这是最重要的。现在还是要提高质量,要高质量发展,不能够有一种“帝国情结”。很多我接触过的浙商,都有这种情结。当然某种意义上我也有这种想法,也有冲动的时候,觉得自己是万能的,什么都行。制造业、房地产、大健康、金融,什么都想干。
要顺应变化,才抱得住未来。
//////////
本文内容根据都市快报副总编姜贤正对通策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、通策医疗董事长吕建明的访谈整理而成,“浙商·责任之魅:从价值观到方法论”系列访谈视频节目将在近期陆续推出,敬请关注!
—END—
本文来源丨快公益 文字 编辑 排版 / 姜仲迪
图片由受访者提供
推荐阅读/
限定版绝美樱花徽章提前来袭!快来抱走!
闲人段永平
紫金港,我们来啦!这个学院也搬进了新大楼!
你的浙大美食记忆中,要加上小龙虾了!
学霸之间的较量!C9高校毕业生就业哪家强?
校友活动/